河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副處長黃偉表示,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,將極大增加“中原糧倉”河南省農業生產可利用水資源,改善局部地區小氣候,提升土壤質量,為豐收提供“水保險”。
  每年補給37.69億立方米,改善河南水生態
  河南省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,素有“中原糧倉”的美譽,然而近年來卻連續遭遇乾旱災害,威脅到糧食生產安全。雖然2014年河南省夏糧總產量達667.76億斤,再次突破歷史記錄,實現十二連增,但是連年豐收的背後,水資源隱憂卻越來越突出。
  2012年,河南省2000多萬畝秋作物受旱,2013年,超半數市縣重度乾旱,而2014年,河南又遭遇63年來的最嚴重旱情,全省秋作物受旱面積最高時達2714萬畝。乾旱已經成為影響河南糧食生產的第一自然災害。
  “河南面臨的乾旱問題不再是季節性、流域性的乾旱問題,已經出現水文乾旱。”黃偉說。為抗旱保生產,河南大部分地區不得不依賴抽取地下水。“連續抽取地下水,已經使得河南省部分地區地下水資源狀況堪憂,豫西以及豫南地區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,機井衰減幅度超過30%。”河南省防辦督察專員趙連峰說
  “南水北調每年向河南調水37.69億立方米,如此巨大的水源補給,將會明顯改善河南水生態。”河南省南水北調副主任劉正才說。
  34個受水縣,大都是糧食主產區
  南水北調水源將主要用於城鎮生活和工業用水,原來擠占農業的城市生活用水將被置換出來,反哺農業,這將有效改善受水區農業生產條件。
  滑縣水務局副局長韓曉偉表示,雖然滑縣是農業大縣,但為保證城鎮供水安全,滑縣每年都會優先劃撥城鎮用水,農業水資源受到限制。“南水北調通水後,每年分配給滑縣的5000多萬立方水已經能夠充分保障城市生活用水,農業生產水源將不再遭到擠占。”韓曉偉說。
  劉正才表示,在河南省34個南水北調受水縣中,大部分是糧食主產區,南水北調通水後將極大改善這些產糧大縣的農業水利條件,提升河南糧食生產的整體效能。
  “小麥增產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水,目前河南省還有1600萬畝旱地小麥,平均產量在每畝300~400斤,南水北調水源補給保證後,這些旱地小麥畝產將達到800~1000斤。”黃偉說。
  黃偉表示,南水北調通水後,還將明顯提升受水區土壤的蓄水能力,提高農作物抗旱能力,同時改善局部地區小氣候,減少乾旱極端氣候的發生可能,從而改善河南農業生產大環境,確保“中原糧倉”糧食生產安全。
  據新華社
  (原標題:南水北調為“中原糧倉”提供“水保險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fejguas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